我們中國人常講一句話,叫做“防患于未然”,而目前國內對森林火災的監測手段還是比較落后,好在隨著無人機、圖像識別等技術的發展,火災監測技術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圖像識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該項技術是一種以計算機為核心,結合數字圖像處理技術而研制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它利用攝像頭對現場進行監視,對攝取的視頻信號由圖像采集卡捕捉為數字圖像并輸入計算機,根據圖像特征進行處理和分析,從而達到探測火災的目的。
數字圖像處理部分的軟件是火災探測系統的核心,它對數字圖像首先進行分割,然后利用圖像特性對這些物體加以識別或分類檢測出圖像中的物體。所謂圖像分割處理是將圖像中的目標與背景進行分離,以找出圖像中需要進行處理的部分。
在提取了圖像中的目標之后,要對目標進行分析,以判斷該目標是早期火災現象還是其它的干擾現象。
PSDK測距儀:快速鎖定火場位置
在以往的森林火災案例中,存在作業耗時長和面積測量困難的痛點,過去發生火災,護林員需要先在工業無人機屏幕的地圖上點選位置,再作業。
如今可以借助激光測距儀來布置航點,即使在沒有地圖的小區域范圍內也能夠迅速確定火場面積,提升作業效率。從而快速地評估需要調動的救火人員、工程機械及消防車輛等,幫助護林員組織并制定滅火方案,迅速控制火情。
熱成像相機:清晰火情 及時預警
發生大型森林火災時,常常伴隨著濃煙,倘若火情是發生在夜晚,對救援工作更是造成了巨大的難度。
此時若應用熱成像相機,可以不受光線限制,在黑夜或者煙霧遮擋的時能清晰呈現火情。不同溫度的物體,在熱成像相機的成像中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因此消防人員可以快速鎖定著火點位置。
此外在火災后期,會出現肉眼無法察覺的暗火,使用熱成像相機能準確發現隱藏的熱源,杜絕火災再次發生的隱患。
至于在滅火階段,我國也有著重大的技術突破,例如去年11月,我國國產“大飛機”三兄弟之一的“鯤龍”的研發取得了新突破。
作為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一架兩棲飛機,鯤龍AG600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進行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其最高時速達到了460千米/小時,并且只用花費20s的時間就能吸入12噸的水。
此外,這架飛機一次可以容納50名救援人員,超大的容量對于救援隊的工作開展來說十分的有利。
此外,還有幫尼菌曾多次提過的消防機器人,但目前消防機器人的造價較高,使用條件也相對嚴苛,因此在森林滅火領域暫時還無法廣泛應用。
記得去年下半年,美國加州也發生了一場超大規模山火,大火持續了兩個多月,燒死近百人,5萬余人無家可歸。
美國加州森林大火顯然是在火災初期未能有效控制,錯過滅火最佳時段,最初火勢不大的時候,第一批人跑了,后來火勢中等的時候,第二批人跑了,最后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消防隊終于趕來了。
當時有不少網友評論到:“放在中國的話軍隊早進去了,能把火滅成啥樣不知道,人絕對全都拉出來。”
要知道我國在火災災后應急管理方面,其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國目前已形成由中央到地方協調一致、有序高效、依法依規運作、執行力強大的森林應急救火機制。
為確保森林防火指揮系統的快速、準確、高效,我國森林救火指揮系統集成語音、視頻、數據調度功能,實現跨單位、跨部門之間的統一指揮協調,快速反應、統一應急、有效應對突發性安全事件,而這種上下一心,集舉國之力救大災的情形更是世界少有。
好比美國加州森林大火滅火救援不及時,從上到下亂作一團,姍姍來遲的消防力量、撤離令、國家領導人,11月8日火起,特朗普19日才到災區視察,這種情況在中國根本不可能發生!
這些年,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關于意外或是自然災害的報道,而在這些災害中最常見的身影就是那些在前線為了挽救生命在跟時間賽跑的“消防戰士”。
那些隨時有可能傾塌的山體上,那些滾滾濃煙的大樓,那些水流湍急的山洪中,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最后,我們想說,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的身影。這些年輕的士兵,在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紀,為了挽救他人,甘愿奉獻自己的生命,我們祥和安寧生活的背后,恰恰是這樣一群可愛的人在堅守。
感謝你們,愿英雄們不朽,愿英雄們安息!
組委會聯系方式:
電話:028-85253110